皮膚科疾病常用的中藥外治法,包括皰疹、蕁麻疹、痤瘡、銀屑病、脫發(fā)、疣、癬等皮膚科疾病的中藥外治方法。
一、皰疹
皰疹是由某些病毒引起的急性皰疹性皮膚病。病初往往先有燒灼感,搔癢或疼痛,繼而出現紅斑、水皰,損害破裂后露出糜爛面,然后結痂,痂脫而愈。
臨床最常見(jiàn)的有單純皰疹、帶狀皰疹等。中醫學(xué)認為本病屬于"熱皰""蛇丹"等范疇,多由風(fēng)熱毒邪阻于肺胃,或肝膽火旺,濕熱內蘊所致。
風(fēng)熱襲表型
多見(jiàn)于單純皰疹,皮疹發(fā)于口鼻及生殖器周?chē)?,皮膚灼熱刺癢,紅疹,水皰,皰液透明或混濁,數日后干燥結痂。
方1
組成:新鮮荷花瓣10張。
用法:將荷花瓣貼于患處,外用膠布固定日換4一5次,3日為1療程。
方2
組成:生蒲黃6克,黃連3克,冰片0.5克,麻油適量。
用法:先將黃連、冰片磨成細粉,再和入蒲黃,加入麻油調成糊狀,涂敷患處,1日2—3次,3日為1療程。
肝膽濕熱型
多見(jiàn)于帶狀皰疹。皰疹好發(fā)于顏面及胸脅,皮膚紅斑,水皰累累如串珠,局部灼熱疼痛。
方1
組成:新鮮柿子5只,冰片1克。
用法:將鮮柿子榨汁去渣,加入冰片溶化,取藥汁涂于患處,1日4~5次,3日為1療程。
方2
組成:雄黃6克,白礬3克,冰片1克。
用法:將雄黃、白礬、冰片和勻,磨成細粉,加入涼開(kāi)水調成糊狀,涂敷患處,1日2次,3日為1個(gè)療程。
二、蕁麻疹
蕁麻疹是由多種病因引起的皮膚、粘膜小血管擴張及滲透性增強而出現的一種局限性水腫反應。
臨床表現為大小不等風(fēng)團樣損害,常驟然發(fā)生,瘙癢劇烈,迅速消退,不留痕跡。
中醫學(xué)認為本病屬于"癮疹"范疇,多由風(fēng)邪外襲,營(yíng)衛不和,或脾胃濕熱,郁于皮毛所致。
風(fēng)熱外襲型
癥見(jiàn)皮膚風(fēng)團色紅,此起彼落,搔癢劇烈,遇熱或汗出易發(fā),遇冷則減等。
方1
組成:新鮮芝麻桿100克。
用法:將芝麻桿放入鍋內,加水適量,煎煮30分鐘,去渣取汁,洗擦患處,1日3~4次,3日為1療程。
方2
組成:豨簽草60克,地膚子15克,白礬9克。
用法:將豨簽草、地膚子、白礬放入鍋內,加水適量,煎煮30分鐘,去渣取汁,趁熱熏洗患處,1日3—4次,3日為1療程。
脾胃濕熱型
癥見(jiàn)皮膚風(fēng)團鮮紅,狀如云片,搔癢不已,伴有身重納呆,脘腹脹痛,大便秘結或泄瀉等。
方1
組成:新鮮青蒿葉60克。
用法:將青蒿葉放入鍋內,加水適量,煎煮30分鐘,去渣取汁,趁熱熏洗患處,1日3~4次,3日為1療程。
方2
組成:苦參30克,馬齒莧30克,白鮮皮30克,地膚子30克,明礬9克。
用法:將苦參、馬齒莧、白鮮皮、地膚子、明礬放入鍋內,加水適量,煎煮30分鐘,去渣取汁,趁熱熏洗患處,1日3~4次,3日為1療程。
附注:如風(fēng)團遍及全身,可用上方藥液沐浴全身,1日2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