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出處】《本草圖經(jīng)》
【拼音名】ShúDìHuánɡ
【別名】熟地(《景岳全書(shū)》)。
【來(lái)源】為玄參科植物地黃或懷慶地黃的根莖,經(jīng)加工蒸曬而成。
【原形態(tài)】植物形態(tài)詳干地黃條。
【生境分布】主產(chǎn)河南、浙江等地。河北、湖南、湖北、四川等地亦產(chǎn)。
【制法】取干地黃加黃酒30%,拌和,入蒸器中,蒸至內外黑潤,取出曬干即成?;蛉「傻攸S置蒸器中蒸8小時(shí)后,燜一夜,次日翻過(guò)再蒸4~8小時(shí),再燜一夜,取出,曬至八成干,切片后,再曬干。
?、佟独坠谥苏摗罚翰缮攸S去白皮,甆鍋上柳木甑蒸之,攤令氣歇,拌酒再蒸,又出令干。勿令犯銅鐵器。
?、凇侗静輬D經(jīng)》:取肥地黃三、二十斤,凈洗,更以?huà)ゼ毟案澥荻陶?,亦得二、三十斤,搗絞取汁,投銀銅器中,下肥地黃浸漉令浹,飯上蒸三、四過(guò),時(shí)時(shí)浸漉轉,蒸訖又暴,使汁盡,其地黃當光黑如漆,味甘如飴糖。須甆鍋內收之,以其脂柔,喜曝潤也。
?、邸毒V目》:近時(shí)造法,揀職沉水肥大者,以好酒入縮砂仁末在內,拌勻,柳木甑于瓦鍋內蒸令氣透,哴干,再以砂仁酒拌蒸哴,如此九蒸九哴乃止。蓋地黃性泥,得砂仁之香而竄,合和五臟沖和之氣,歸縮丹田故也。今市中惟以酒煮熟售者,不可用。
【性狀】不規則的塊狀,內外均呈漆黑色,外表皺縮不平。質(zhì)柔軟,斷面滋潤,中心部往往可看到光亮的油脂狀塊,粘性甚大。昧甜。
【炮制】熟地黃炭:取熟地黃放煅鍋內,裝八成滿(mǎn),上面覆蓋一鍋,兩鍋接臺處用黃泥封固,上壓重物,用文武火煅至貼在蓋鍋底上的白紙顯焦黃色為度,擋住火門(mén),待涼后,取出;或將熟地黃置鍋內直接炒炭亦可。
【性味】甘,微溫。
?、佟墩渲槟摇罚焊士?。
?、凇毒V目》:甘微苦,微溫。
?、邸侗静菪戮帯罚何陡?,性溫。
【歸經(jīng)】入肝、腎經(jīng)。
?、倮铌剑喝胧肿闵訇?、厥陰經(jīng)。
?、凇侗静輳男隆罚喝胱闳幗?jīng)。
【功能主治】滋陰,補血。治陰虛血少,腰膝痿弱,勞嗽骨蒸,遺精,崩漏,月經(jīng)不調,消渴,溲數,耳聾,目昏。
?、佟墩渲槟摇罚捍笱a血虛不足,通血脈,益氣力。
?、谕鹾霉牛褐髯?,目琉琉無(wú)所見(jiàn)。
?、邸毒V目》:填骨髓,長(cháng)肌肉,生精血,補五臟、內傷不足,通血脈,利耳日,黑須發(fā),男子五勞七傷,女子傷中胞漏,經(jīng)候不調,胎產(chǎn)百病。
?、堋侗静輳男隆罚鹤棠I水,封填骨髓,利血脈,補益真陰,聰耳明目,黑發(fā)烏須。又能補脾陰,止久瀉,治勞傷風(fēng)痹,陰虧發(fā)熱,干咳痰嗽,氣短喘促,胃中空虛覺(jué)餒,痘證心虛無(wú)膿,病后脛股酸痛,產(chǎn)后臍腹急疼,感證陰虧,無(wú)汗便閉,諸種動(dòng)血,一切肝腎陰虧,虛損百病,為壯水之主藥。
【用法用量】?jì)确杭鍦?.4~1兩;入丸、散,熬膏或浸灑。
【注意】脾胃虛弱,氣滯痰多,腹滿(mǎn)便溏者忌服。
?、佟独坠谥藴S》:勿令犯鋼鐵器,令人腎消并白髭發(fā),損榮衛也。
?、凇镀穮R精要》:忌蘿卜、蔥白、韭白、薤白。
?、邸夺t學(xué)入門(mén)》:中滿(mǎn)痰盛者慎用。
?、堋侗静輳男隆罚簹庥糁?,能窒礙胸膈,用宜斟酌。
【摘錄】《*辭典》